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色影院不卡中文一区二区|亚洲真人无码永久在线后宫|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在线观看|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搜索|久久综合给合久久狠狠狠88|亚洲v欧美v日韩v国产v在线

VIP標識歡迎光臨種業(yè)商務網 | 收藏本頁 | 手機版
商務中心
商務中心
發(fā)布信息
發(fā)布信息
排名推廣
排名推廣
 
當前位置: 首頁 » 品種 » 省審品種 > 遼寧 » 正文

2008年遼寧審定水稻品種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09-03-04  作者:中國種業(yè)商務網  瀏覽次數:891
 

1、富禾77

 

審定編號:遼審稻[2008]194號

申請單位:遼寧東亞種業(yè)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遼寧東亞種業(yè)有限公司1999年以豐優(yōu)518為母本,以鐵9467為父本人工雜交系選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149~150天,屬中早熟品種。苗期葉色深綠,葉片直立,株高106厘米,株型緊湊,分蘗力較強,主莖14~15片葉,彎穗型,穗長19~21厘米,穗粒數137.6粒,千粒重24.9克,穎殼黃白色,無芒。

經農業(yè)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杭州)測定,糙米率86.3%,精米率78.4%,整精米率76.5%,粒長5.1?,籽粒長寬比1.8,堊白粒率19%,堊白度2.8%,透明度1級,堿消值7.0級,膠稠度66?,直鏈淀粉16.9%,蛋白質8.7%,米質優(yōu)。

經2006~2007兩年田間穗頸瘟病情鑒定調查,抗穗頸瘟。

產量表現:2006~2007年參加遼寧省水稻中早熟組區(qū)域試驗,11點次均增產,兩年平均畝產605.7公斤,比對照沈農315增產11.5%;2007年參加同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07.2公斤,比對照沈農315增產10.5%。

栽培技術要點:4月10日播種,5月20日插秧,行株距30×13.3~16.6厘米,每穴2~4苗;畝施標氮肥50~55公斤,磷肥50~60公斤,鉀肥10~15公斤;水層管理采取淺、濕、干的間歇灌溉原則;注意防治紋枯病、稻曲病、稻瘟病。

適宜地區(qū):適宜在遼寧省東部及北部中早熟稻區(qū)種植。

 

2、錦稻104

 

審定編號:遼審稻[2008]195號

申請單位:盤錦北方農業(yè)技術開發(fā)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盤錦北方農業(yè)技術開發(fā)有限公司1998年以M103系選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159天左右,屬中熟品種。苗期葉色深綠,葉片直立寬厚,株高94.5厘米,株型緊湊,分蘗力強,主莖15片葉,緊穗型,穗長16.5厘米,穗粒數121.4粒,千粒重26.3克,谷粒長橢圓形,穎殼深黃色。

經農業(yè)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杭州)測定,糙米率82.9%,精米率73.9%,整精米率66.9%,粒長4.8mm,籽粒長寬比1.7,堊白粒率28%,堊白度5.5%,透明度1級,堿消值7.0級,膠稠度72mm,直鏈淀粉16.6%,蛋白質9.1%,米質中等。

經2005~2006兩年田間穗頸瘟病情鑒定調查,中抗穗頸瘟。

產量表現:2005~2006年參加遼寧省水稻中熟組區(qū)域試驗,11點次增產,兩年平均畝產583.2公斤,比對照遼鹽16(遼粳371)平均增產8.5%;2007年參加同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03.2公斤,比對照沈稻6號增產1.2%。

栽培技術要點:遼寧4月上旬播種,5月中旬插秧;行株距:薄地29.7×9.9~13.2厘米,每穴2~3苗;平肥地29.7×16.5~19.8厘米,每穴3~4苗;肥地29.7×23.1~26.4厘米,每穴5~6苗;畝施氮肥60~80公斤,磷肥10~15公斤,鉀肥10~15公斤,硅鈣肥15~20公斤;水層管理要深、淺、干結合;注意防治稻水象甲、二化螟、稻飛虱、蚜蟲。

適宜地區(qū):適宜在沈陽以北中熟稻區(qū)種植。

 

3、遼星20

 

審定編號:遼審稻[2008]196號

申請單位:遼寧省稻作研究所

品種來源:遼寧省稻作研究所1995年以遼粳207為母本,以遼粳294為父本人工雜交后,于F5代經胚培養(yǎng)后系選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156天左右,屬中熟品種。苗期葉色濃綠,葉片上沖,株高99.7厘米,株型緊湊,分蘗力較強,主莖16片葉,半散穗型,穗長18~20厘米,穗粒數113.6粒,千粒重25.0克,穎殼黃褐色,無芒。

經農業(yè)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杭州)測定,糙米率84.0%,精米率75.6%,整精米率64.3%,粒長4.9mm,籽粒長寬比1.8,堊白粒率8%,堊白度1.0%,透明度1級,堿消值5.5級,膠稠度61mm,直鏈淀粉15.1%,蛋白質8.0%,米質優(yōu)。

經2005~2006兩年田間穗頸瘟病情鑒定調查,中抗穗頸瘟。

產量表現:2005~2006年參加遼寧省水稻中熟組區(qū)域試驗,9點次增產,2點次減產,兩年平均畝產573.3公斤,比對照遼鹽16(遼粳371)增產6.6%;2007年參加同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17.3公斤,比對照沈稻6號增產3.6%。

栽培技術要點:4月上中旬播種,5月中下旬插秧,行株距30×13.3厘米,每穴3~4苗;畝施標氮肥60公斤,磷肥20公斤,鉀肥7~8公斤;根據不同生育期,采用淺、濕、干相結合的灌溉原則,后期斷水不宜過早,一般在收獲前10天左右撤水為宜。6月末至7月初,注意防治二化螟。

適宜地區(qū):適宜在沈陽以北中熟稻區(qū)種植。

 

4、富禾998

 

審定編號:遼審稻[2008]197號

申請單位:遼寧東亞種業(yè)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遼寧東亞種業(yè)有限公司興隆臺水稻所1994年以珍珠1號/美國秈稻為母本,以奇豐1號/107為父本人工雜交系選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159天,屬中熟品種。苗期葉色深綠,葉片直立,株高115.1厘米,株型緊湊,分蘗力較強,主莖15~16片葉,彎穗型,穗長19~21厘米,穗粒數134.5粒,千粒重27.3克,穎殼黃白色,有短芒。

經農業(yè)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杭州)測定,糙米率82.9%,精米率72.5%,整精米率69.7%,粒長5.1?,籽粒長寬比1.8,堊白粒率4%,堊白度0.3%,透明度1級,堿消值7.0級,膠稠度88?,直鏈淀粉17.5%,蛋白質8.0%,米質優(yōu)。

經2005~2006兩年田間穗頸瘟病情鑒定調查,中感稻頸瘟。

產量表現:2005~2006年參加遼寧省水稻中熟組區(qū)域試驗,8點次增產,3點次減產,兩年平均畝產557.0公斤,比對照遼鹽16(遼粳371)增產3.6%;2007年參加同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34.7公斤,比對照沈稻6號增產6.5%。

栽培技術要點:4月10日播種,5月20日插秧,行株距30×13.3~16.6厘米,每穴2~4苗;畝施標氮肥50~55公斤,磷肥50~60公斤,鉀肥10~15公斤;水層管理采用淺、濕、干間歇灌溉原則;注意防治紋枯病、稻曲病、稻瘟病。

適宜地區(qū):適宜在沈陽以北中熟稻區(qū)種植。

 

5、鐵粳9號

 

審定編號:遼審稻[2008]198號

申請單位:鐵嶺市農業(yè)科學院

品種來源:鐵嶺市農業(yè)科學院1997年以2026品系為母本,以中作58為父本,經人工雜交后系選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157天左右,屬中熟品種。苗期葉色綠,葉片寬短直立。株高110.5厘米,株型緊湊,分蘗力強,主莖15片葉,半直立穗型,穗長15~18厘米,穗粒數109.6粒,結實率86.4%,千粒重24.3克,穎殼黃色,無芒。

經農業(yè)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杭州)測定,糙米率83.4%,精米率74.3%,整精米率72.0%,粒長4.6?,籽粒長寬比1.6,堊白粒率6%,堊白度0.9%,透明度1級,堿消值7.0級,膠稠度82?,直鏈淀粉17.4%,蛋白質9.6%,米質優(yōu)。

經2005~2006兩年田間穗頸瘟病情鑒定調查,中感穗頸瘟。

產量表現:2005~2006年參加遼寧省水稻中熟組區(qū)域試驗,11點次均增產,兩年平均畝產579.6公斤,比對照遼鹽16(遼粳371)增產7.8%;2007年參加同組生產試驗,6點平均畝產601.9公斤,比對照沈稻6號增產1.0%。

栽培技術要點:4月10日播種,5月20日插秧,行株距30×13.3~16.6厘米,每穴2~4苗;畝施標氮肥55~60公斤,磷肥50~60公斤,鉀肥10公斤;掌握淺、濕、干的淺水間歇灌溉原則;注意防治紋枯病、稻曲病,稻瘟病高發(fā)區(qū)也要注意加以特殊防治。

適宜地區(qū):適宜在沈陽以北中熟稻區(qū)種植。

 

6、營稻1

 

審定編號:遼審稻[2008]199號

申請單位:大石橋市茂洋種子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大石橋市茂洋種子有限公司1995年以M95-28為母本,以遼粳454為父本人工雜交系選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160天左右,屬中晚熟品種。苗期葉色較綠,葉片直立,株高111.0厘米,株型緊湊,分蘗力強,主莖16片葉,穗型半散,穗長22厘米左右,穗粒數159.7粒,千粒重24.3克,穎殼黃色,無芒。

經農業(yè)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杭州)測定,糙米率82.0%,精米率73.3%,整精米率70.6%,粒長5.0mm,籽粒長寬比1.9,堊白粒率18%,堊白度2.4%,透明度1級,堿消值7.0級,膠稠度78mm,直鏈淀粉17.9%,蛋白質8.7%,米質優(yōu)。

經2006~2007兩年田間穗頸瘟病情鑒定調查,抗穗頸瘟。

產量表現:2006~2007年參加遼寧省水稻中晚熟組區(qū)域試驗,15點次增產,1點次減產,兩年平均畝產634.6公斤,比對照遼粳294(遼粳9號)增產7.9%;2007年參加同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21.9公斤,比對照遼粳9號增產5.9%。

栽培技術要點:4月10日播種,5月20日插秧,行株距30×16.6厘米,每穴3~4苗;畝施標氮肥70公斤,磷肥10公斤,鉀肥15公斤;淺水層管理。

適宜地區(qū):適宜在沈陽以南中晚熟稻區(qū)種植。

 

7、橋粳818

 

審定編號:遼審稻[2008]200號

申請單位:大石橋市種子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大石橋市種子有限公司1997年以鹽豐47系選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160天左右,屬中晚熟品種。苗期葉色濃綠,葉片短直,株高99.7厘米,株型緊湊,分蘗力強,主莖16片葉,穗型緊湊,穗長17~18厘米,穗粒數124.1粒,千粒重25.1克,穎殼黃白色,無芒。

經農業(yè)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杭州)測定,糙米率81.6%,精米率72.8%,整精米率72.3%,粒長4.7mm,籽粒長寬比1.6,堊白粒率24%,堊白度3.6%,透明度1級,堿消值7.0級,膠稠度80mm,直鏈淀粉16.9%,蛋白質8.9%,米質較優(yōu)。

經2006~2007兩年田間穗頸瘟病情鑒定調查,中抗穗頸瘟。

產量表現:2006~2007年參加遼寧省水稻中晚熟組區(qū)域試驗,14點次增產,2點次減產,兩年平均畝產645.1公斤,比對照遼粳294(遼粳9號)增產9.6%;2007年參加同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06.6公斤,比對照遼粳9號增產3.3%。

栽培技術要點:4月5~15日播種,5月15~25日插秧,行株距30×16.6厘米或33.3×16.6~19.9厘米,每穴3~4苗;畝施標氮肥60~70公斤,磷肥15公斤,鉀肥10公斤;水層管理根據水稻不同生育期采取淺水灌溉和淺、干、濕相結合的灌溉方式;注意防治病蟲害。

適宜地區(qū):適宜在沈陽以南中晚熟稻區(qū)種植。

 

8、遼星19

 

審定編號:遼審稻[2008]201號

申請單位:遼寧省稻作研究所

品種來源:遼寧省稻作研究所常規(guī)室1998年以遼294/遼454為母本,以遼326/90-82為父本人工雜交系選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160天左右,屬中晚熟品種。苗期葉色淡綠,葉片聳直,株高105~110厘米,株型緊湊,分蘗力強,主莖17片葉,半散穗型,穗長15~18厘米,穗粒數110~130粒,千粒重25.4克,穎殼黃色,無芒。

經農業(yè)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杭州)測定,糙米率81.4%,精米率72.7%,整精米率69.5%,粒長5.1mm,籽粒長寬比1.8,堊白粒率20%,堊白度2.9%,透明度1級,堿消值7.0級,膠稠度83mm,直鏈淀粉18.8%,蛋白質7.7%,米質優(yōu)。

經2006~2007兩年田間穗頸瘟病情鑒定調查,抗穗頸瘟。

產量表現:2006~2007年參加遼寧省水稻中晚熟組區(qū)域試驗,15點次增產,1點次減產,兩年平均畝產623.4公斤,比對照遼粳294(遼粳9號)增產5.9%;2007年參加同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06.5公斤,比對照遼粳9號增產3.3%。

栽培技術要點:4月上旬播種,5月中旬插秧,行株距30×13.3~16.6厘米,每穴3~4苗;畝施標氮肥50~60公斤,磷肥10公斤,鉀肥15公斤;水層管理:采用節(jié)水灌溉技術,淺?濕?干間歇灌溉。注意防治二化螟。

適宜地區(qū):適宜在沈陽以南中晚熟稻區(qū)種植。

 

9、遼星18

 

審定編號:遼審稻[2008]202號

申請單位:遼寧省稻作研究所

品種來源:遼寧省稻作研究所2000年以92-17//越光/96-333為母本,以豐錦/遼302為父本人工雜交系選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160天左右,屬中晚熟品種。苗期葉色濃綠,葉片聳直,株高110厘米,株型緊湊,分蘗力較強,主莖17片葉,半緊穗型,穗長18~20厘米,穗粒數140~160粒,千粒重24.9克,穎殼黃色,無芒。

經農業(yè)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杭州)測定,糙米率82.9%,精米率74.6%,整精米率73.5%,粒長4.9mm,籽粒長寬比1.8,堊白粒率4%,堊白度0.3%,透明度1級,堿消值7.0級,膠稠度80mm,直鏈淀粉17.4%,蛋白質9.0%,米質優(yōu)。

經2006~2007 兩年田間穗頸瘟病情鑒定調查,中抗穗頸瘟。

產量表現:2006~2007年參加遼寧省水稻中晚熟組區(qū)域試驗,11點次增產,4點次減產,兩年平均畝產608.2公斤,比對照遼粳294(遼粳9號)增產7.3%;2007年參加同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88.4公斤,比對照遼粳9號增產0.2%。

栽培技術要點:4月上旬播種,5月中旬插秧,行株距30×13.3~16.6厘米,每穴4~5苗;畝施標氮肥50~60公斤,磷肥10公斤,鉀肥15公斤;水層管理:采用節(jié)水灌溉技術,淺?濕?干間歇灌溉。注意防治二化螟。

適宜地區(qū):適宜在沈陽以南中晚熟稻區(qū)種植。

 

10、營9207

 

審定編號:遼審稻[2008]203號

申請單位:大石橋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

          大石橋市種子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大石橋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1992年以營8121為母本,以粘香稻為父本人工雜交系選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158天左右,屬中晚熟品種。苗期葉色濃綠,葉片直立,株高105厘米,株型緊湊,分蘗力強,主莖16片葉,穗型半緊穗,穗長14厘米,穗粒數135粒左右,千粒重23.3克,穎殼黃白色,無芒。

經農業(yè)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杭州)測定,糙米率84.0%,精米率74.9%,整精米率69.1%,粒長4.7mm,籽粒長寬比1.7,堊白粒率19%,堊白度1.7%,透明度1級,堿消值7.0級,膠稠度68mm,直鏈淀粉16.3%,蛋白質9.2%,米質優(yōu)。

經2006~2007兩年田間穗頸瘟病情鑒定調查,中抗穗頸瘟。

產量表現:2006~2007年參加遼寧省水稻中晚熟組區(qū)域試驗,10點次增產,5點次減產,兩年平均畝產600.2公斤,比對照遼粳294(遼粳9號)增產5.9%;2007年參加同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60.8公斤,比對照遼粳9號減產4.5%。

栽培技術要點:4月10~15日播種,5月20~25日插秧,行株距30×13.3~16.6厘米,每穴3~4苗;畝施標氮肥(以硫銨計)70~80公斤,磷肥(二銨)15~17.5公斤,或施過磷酸鈣55~60公斤:鉀肥7.5~10公斤;鋅肥1.5~2.5公斤;硅肥15~20公斤。在水稻生育期間,采取淺水灌溉和干濕交替的水層管理;注意防治病蟲害。

適宜地區(qū):適宜在沈陽以南中晚熟稻區(qū)種植。

11、沈農9816

 

審定編號:遼審稻[2008]204號

申請單位:沈陽農業(yè)大學

品種來源:沈陽農業(yè)大學水稻所1998年以江西絲苗為母本,以遼粳454為父本人工去雄雜交,再以遼粳454為輪回親本回交系選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157天左右,屬中晚熟品種。苗期葉色濃綠,葉片挺直,株高100.8厘米,株型緊湊,分蘗力中等偏強,主莖15片葉,半直立穗型,穗長17厘米,穗粒數139.1粒,千粒重22.6克,穎殼黃白色,偶有稀短芒。

經農業(yè)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杭州)測定,糙米率80.9%,精米率72.1%,整精米率69.4%,粒長4.7mm,籽粒長寬比1.7,堊白粒率11%,堊白度1.5%,透明度1級,堿消值7.0級,膠稠度84mm,直鏈淀粉17.7%,蛋白質8.4%,米質優(yōu)。

經2006~2007兩年田間穗頸瘟病情鑒定調查,中抗穗頸瘟。

產量表現:2006~2007年參加遼寧省水稻中晚熟組區(qū)域試驗,14點次增產,1點次減產,兩年平均畝產597.8公斤,比對照遼粳294(遼粳9號)增產5.4%;2007年參加同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09.0公斤,比對照遼粳9號增產3.7%。

栽培技術要點:4月上旬播種,5月中旬插秧,行株距30×13.3(16.6)厘米,每穴3~5苗;畝施標氮肥65公斤,分三段五次施入;畝施二銨7.5~10公斤,做基肥一次性施入;施鉀肥7.5~10公斤,60%做基肥,40%做穗肥,也可做基肥一次施入。水層管理采用淺濕干間歇灌溉;注意防治稻曲病、紋枯病和稻瘟病。

適宜地區(qū):適宜在沈陽以南中晚熟稻區(qū)種植。

 

12、晨宏36

 

審定編號:遼審稻[2008]205號

申請單位:大連市農豐高新技術開發(fā)有限公司

          東港市晨陽種業(yè)有限公司

品種來源:大連市農豐高新技術開發(fā)有限公司東港分公司1994年以港輻三號為母本,以丹粳4號為父本人工雜交系選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162天左右,屬晚熟品種。苗期葉色濃綠,葉片上沖,株高113厘米,株型緊湊,分蘗力較強,主莖16片葉,散穗型,穗長22厘米,穗粒數129.3粒,千粒重26.5克,穎殼黃白色,稀短芒。

經農業(yè)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杭州)測定,糙米率82.1%,精米率74.8%,整精米率72.4%,粒長5.1mm,籽粒長寬比1.8,堊白粒率6%,堊白度0.6%,透明度1級,堿消值7.0級,膠稠度64mm,直鏈淀粉16.2%,蛋白質9.1%,米質優(yōu)。

經2005~2006兩年田間穗頸瘟病情鑒定調查,中感穗頸瘟。

產量表現:2005~2006年參加遼寧省水稻晚熟組區(qū)域試驗,8點次增產,5點次減產,兩年平均畝產441.0公斤,比對照中遼9052(莊育3號)增產0.3%;2007年參加同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11.1公斤,比對照莊育3號增產4.2%。

栽培技術要點:4月中下旬播種,5月下旬插秧,行株距30×13.3厘米,每穴3~4苗;畝施標氮肥50公斤,磷肥10公斤,鉀肥15公斤;根據不同生育期,采用淺、濕、干相結合的灌溉原則,后期斷水不宜過早。6月末至7月初,注意防治二化螟。

適宜地區(qū):適宜在大連、丹東沿海稻區(qū)種植。

 

13、港源8號

 

審定編號:遼審稻[2008]206號

申請單位:東港市示范繁殖農場

品種來源:東港市示范繁殖農場1999年以遼粳294為母本,以丹粳4號為父本人工雜交系選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166天左右,屬晚熟品種,苗期葉色淺綠,葉片直立,株高115厘米,株型緊湊,分蘗力強,主莖16片葉,穗型為散穗,穗長19.5厘米,穗粒數103粒,千粒重26.5克,穎殼黃色,無芒。

經農業(yè)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杭州)測定,糙米率84.1%,精米率76.0%,整精米率67.9%,粒長4.8?,籽粒長寬比1.6,堊白粒率2%,堊白度0.4%,透明度1級,堿消值7.0級,膠稠度64?,直鏈淀粉16.9%,蛋白質7.9%,米質優(yōu)。

經2005~2006年兩年田間穗頸瘟病情鑒定調查,抗穗頸瘟。

產量表現:2005~2006年參加遼寧省水稻晚熟組區(qū)域試驗,13點次均增產,兩年平均畝產476.5公斤,對照中遼9052(莊育3號)增產8.4%,2007年參加同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494.4公斤,比對照莊育3號增產0.8%。

栽培技術要點:4月15~20日播種,5月末插秧;行株距33.3×13.3~16.6厘米,每穴2~4苗;畝施標氮肥50公斤,磷肥5公斤,鉀肥6~7公斤;水層管理以淺水層為主,在分蘗盛期和拔節(jié)初期排水晾田,不宜深灌,嚴防倒伏。注意防治稻曲病,并積極預防各種蟲害。

適宜地區(qū):適宜在大連、丹東沿海稻區(qū)種植。

 

14、莊研5號

 

審定編號:遼審稻[2008]207號

申請單位:莊河市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

品種來源:莊河市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1999年以莊91-122變異株系選而成。

特征特性:生育期 167天左右,屬晚熟品種。苗期葉色較綠,葉片直立,株高114.1厘米,株型緊湊,分蘗力中等,主莖16片葉, 穗型散穗,穗長22厘米左右,穗粒數106.4粒,千粒重28.4克,穎殼黃色,無芒。

經農業(yè)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杭州)測定,糙米率82.6%,精米率75.2%,整精米率70.5%,粒長5.0mm,籽粒長寬比1.7,堊白粒率11%,堊白度1.6%,透明度1級,堿消值7.0級,膠稠度66mm,直鏈淀粉16.8%,蛋白質7.6%,米質優(yōu)。

經2005~2006兩年田間穗頸瘟病情鑒定調查,高抗穗頸瘟。

產量表現:2005~2006年參加遼寧省水稻晚熟組區(qū)域試驗,11點次增產,2點次減產,兩年平均畝產465.5公斤,比對照中遼9052(莊育3號)增產5.9%;2007年參加同組生產試驗,平均畝產532.3公斤,比對照莊育3號增產8.5%。

栽培技術要點:4月16~18日播種,5月25~30日插秧,行株距30×15厘米,每穴3~4苗;畝施標氮肥45~50斤,磷肥25公斤,鉀肥10公斤;淺水層管理;病蟲害正常防治。

適宜地區(qū):適宜在大連、丹東沿海稻區(qū)種植。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品種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版權隱私 | 使用協(xié)議 | 聯系方式 | 廣告服務 友情鏈接 | 申請鏈接 | 網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