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定編號:國審玉2005050
品種名稱:金鳳甜5號
選育單位:廣州市種子進出口公司
品種來源:母本為Z995B,來源于金鳳3號母本的變異株并經多代套袋選育而成:父本為Z993A,來源于“SSH3”。
省級審定情況:2005年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
特征特性:在東南出苗至采收81天左右,比對照粵甜3號晚3天以內;在西南地區(qū)出苗至采收90天左右;在黃淮海地區(qū)出苗至采收79~82天,比對照綠色先鋒晚2~4天。幼苗葉鞘綠色,葉片綠色,幼苗期葉緣綠色,花藥黃色,穎殼綠色,株型半緊湊,株高213~238厘米,穗位高78~94厘米,成株葉片數20~24片?;ńz白色,果穗筒型,穗長15~21厘米,穗行數16行左右,穗軸白色,籽粒黃色,百粒重(鮮重)30~38克。
經中國農科院品資所兩年接種鑒定,高抗莖腐病,抗小斑病,中抗大斑病,感玉米螟,高感矮花葉病,田間調查高抗矮花葉病。經四川省農科院植保所兩年接種鑒定,抗莖腐病,中抗小斑病和玉米螟,感大斑病、絲黑穗病和紋枯病。經河北省農科院植保所兩年接種鑒定,高抗莖腐病,中抗矮花葉病和彎孢菌葉斑病,感大斑病和、小斑病、瘤黑粉病和玉米螟。經東南、西南和黃淮海鮮食玉米品種區(qū)域試驗組織專家鑒定,均達到部頒鮮食甜玉米二級標準。經揚州大學檢測水溶性糖含量10.73%~21.4%,還原性糖含量8.25%~10.1%;經河南農業(yè)大學鄭州國家玉米改良分中心測定,水溶性糖含量16.93%,還原性糖含量9.91%。均達到部頒甜玉米標準(NY/T523-2002)。
產量表現:2002~2003年參加東南鮮食甜玉米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鮮穗)931.9公斤,比對照平均增產19.9%。2003~2004年參加西南鮮食甜玉米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鮮穗)914公斤,比對照綠色超人增產5.8%。2003~2004年參加黃淮海鮮食甜玉米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鮮穗)803.2公斤,比對照綠色先鋒增產12.7%。
栽培技術要點:每畝適宜密度3000~3500株。注意隔離種植,防止串粉,及時采收。注意防治玉米螟。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國家玉米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在河南、河北、山東夏玉米區(qū)和海南、廣東、廣西、福建、浙江、江西、江蘇、安徽、云南、貴州、四川、重慶作鮮食甜玉米種植,矮花葉病重發(fā)區(qū)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