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定編號:晉審草(認)2011001
申報單位:山西省農業(yè)科學院畜牧獸醫(yī)研究所
引種單位:山西省農業(yè)科學院畜牧獸醫(yī)研究所
品種來源:北京中種草業(yè)有限公司引進的外國品系。試驗名稱“GRANDEUR”。
特征特性:生育期130天左右,比對照品種金黃后苜蓿晚5天。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長勢強,根系發(fā)達,再生速度快,枝繁葉茂,莖直立,株型緊湊,初花期自然高度71-85厘米,分枝數22-35個,羽狀三出復葉,小葉片長橢圓形,葉色深綠,葉長15-30毫米,寬4.5-15毫米,花深紫色,莢果螺旋形,成熟時黑褐色,種子腎形、黃褐色,有光澤,千粒重2.4克。秋眠級為3級,在太原越冬率為100%,耐旱性較好,產草量高,營養(yǎng)豐富。
品質分析:農業(yè)部全國草業(yè)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檢測,粗蛋白15.5%,粗纖維34.5%,中性洗滌纖維45.4%,酸性洗滌纖維35.5%,粗灰分8.5%,鈣1.23%,磷0.21%。
產量表現:2009~2010年參加山西省苜蓿區(qū)域試驗,兩年平均畝產702.4千克,比對照金黃后(下同)增產15.9%,試驗點12個,全部增產。其中2009年平均畝產420.8千克,比對照增產14.9%;2010年平均畝產984.0千克,比對照增產16.3%。
栽培要點:適宜播期中部秋播7-8月份,北部地區(qū)春播4月下旬至5月中旬,畝播量1.0千克,條播,行距25-30厘米,播種深度2-3厘米。播種前精細整地,每畝施30千克復合肥,苗期及時中耕除草,初花期及時刈割,中部地區(qū)每年可收割3-4茬,北部地區(qū)每年可收割2-3茬,最后一次收割應在早霜凍前30天進行。有灌溉條件的地方,返青和上凍前分別進行一次灌溉,可大幅度提高牧草產量。
適宜區(qū)域:山西省中部地區(qū)及北部平川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