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是英文“clone”的音譯。在生物學上,克隆通常用在兩個方面:一是基因克隆,指通過生物技術方法在一個個體中針對某個目標基因進行大量復制獲得多拷貝數(shù)的基因群體,這是科研人員在操作基因時的一個專用名詞;二是物種克隆,這是我們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詳?shù)母拍?,是指利用生物技術由無性生殖產生出與原個體具有完全相同基因組后代的過程??寺⊙蚨嗬蚓褪怯删d羊的體細胞克隆而來的。
其實,自然界中很多植物都有自我克隆的能力,如番薯、馬鈴薯、玫瑰等扦插繁殖的現(xiàn)象就屬于克隆的一種形式。與植物截然不同的是,動物沒有自我克隆的能力,克隆的過程是由胚胎細胞到體細胞。從1952年起,科學家就開始了克隆試驗,第一例克隆生物就是青蛙,由青蛙的細胞核克隆得到蝌蚪,最后發(fā)育成成蛙。中國科學家童第周在1963年通過將一只雄性鯉魚的遺傳物質注入雌性鯉魚的卵中,從而成功地獲得了一只克隆鯉魚。1964年,英國科學家格登(J Gurdon)通過青蛙克隆試驗證明了動物的體細胞核具有全能性。1996年7月5日,克隆羊多莉問世,它由一只成年羊的體細胞克隆而來,它與它的“母親”在外形和體內基因方面一模一樣,這是傳統(tǒng)技術做不到的,可以說,多莉的產生是科學界克隆成就的一大飛躍。繼多莉出現(xiàn)后,又出現(xiàn)了克隆豬、克隆猴、克隆牛等動物,似乎一夜之間,克隆時代就來到人們眼前。1998年7月,美國科學家克隆了27只小鼠,其中7只是由克隆小鼠再次克隆的后代,這是繼多莉以后的第二批哺乳動物體細胞核移植后代??寺〖夹g再次成為人們所關注的熱點。
到目前為止,克隆技術已被應用于很多領域,在優(yōu)良品種的繁育和特異品種的保存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某些數(shù)量少、繁殖力低或瀕臨滅絕的動植物可以通過克隆的辦法進行繁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留物種多樣性。另外,細胞克隆技術的研究也成為當今醫(yī)學界的熱點,科學家已將人胚胎干細胞生成神經細胞和間充質干細胞,而豬的胚胎干細胞也可以轉變?yōu)樾募〖毎?,接下來將試圖通過細胞克隆技術為患者生產自身的胚胎干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