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五十四團:
種植油莎豆 沙漠變綠洲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三師五十四團位于喀什綠洲和葉爾羌河綠洲之間的布古里沙漠深處。2016年以前,當地風沙肆虐,干旱缺水,資源稟賦差。五十四團干部職工齊心協(xié)力,在茫茫沙海中開墾良田,種植的油莎豆畝產不斷提高,面積越來越大,還實現(xiàn)了本地加工。油莎豆種植不僅保護了當地生態(tài),還增加了職工收入。
艱苦創(chuàng)業(yè):沙漠中育出萬畝綠茵
走進五十四團的大條田,一行行十幾厘米高的油莎豆苗向遠處延伸,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
2016年1月,五十四團開荒之初,頭天挖出來的排堿渠,風一刮就被沙子填平了,路也被沙子掩埋了。遇到這種情況,干部職工只能先栽防風林。有防風林保護的土地,若不趕緊種植作物,就會再次變回沙包。五十四團嘗試了玉米、棉花等作物,但是風沙一來,綠色的莖葉就會被刮爛,連根莖都會被風翻出來吹飛。新墾的土地能種什么,這曾是困擾當地的大難題。
2017年5月,五十四團開始嘗試種植油莎豆。出苗后的油莎草很快覆滿地表,七八月份時,油莎草就有七八十厘米高。其他被開墾出來的地在幾場風沙后都被吹成土包,唯獨那幾塊種了油莎豆的地仍然綠茵一片。從那一年開始,油莎豆這種在沙土地上依舊可以頑強生長的作物,為五十四團的發(fā)展找到了方向。
油莎豆原產非洲,又名鐵荸薺、油莎草、地下核桃,它含有大量的油脂、淀粉和糖分,是優(yōu)質、高產、綜合利用價值很高的新型作物,集油、糧、牧、飼用途于一體,有著“沙漠作物之王”的美譽。油莎豆2021年12月被《“十四五”全國種植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納入特色油料作物發(fā)展的重點品種,2023年9月被國家衛(wèi)健委列入新食品原料目錄。因為油莎豆根系發(fā)達、分蘗強,所以抗旱耐澇,耐瘠薄也耐鹽堿,還易種易管,病蟲害少,很適合五十四團的沙土地種植。
試種成功后,油莎豆種植在五十四團迅速鋪開。到2019年,全團的油莎豆已達2萬余畝,成為國內油莎豆單體種植面積最大的區(qū)域。2021年,五十四團因油莎豆被農業(yè)農村部列入第十一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zhèn)。
目前,五十四團油莎豆種植已實現(xiàn)種管收全程機械化,包括油莎豆播種機、油莎豆收獲機等。到今年,五十四團油莎豆已累計推廣種植近12萬畝。
生態(tài)改善:大風天氣減少了1/3
曾經的五十四團墾區(qū)是一片黃沙,在遭遇沙塵天氣時,大風將沙塵揚起,能形成一面上百米高的沙墻,萬里無云的天空瞬間被黃沙掩蓋。
與裸沙地相比,種植油莎豆的地塊有效抵御了風沙的侵蝕,對地表的風沙土起到了良好的保護作用。同時,油莎豆又可與周邊防護林達成共生效果,有利于防護林苗木的生長,防風固沙效果明顯。
“2017年剛來的時候,經常還在地里干著活兒,天就突然黑了。”二連職工索法增回憶之前的風沙天氣時說。五十四團在2017年種植油莎豆前,每年6級以上的大風可達53天,現(xiàn)如今大風天氣較以前減少了1/3。
油莎豆生命力強,一挨地一滴水就能扎根,同時分蘗多,在田間呈株叢生長,一般每個分蘗有須根50到70條,植株高20到100厘米,可覆蓋遮陰,抑制雜草,防止水土流失。雖然生育期大都處于一年中最炎熱的季節(jié),但是油莎豆本身的植物學特性決定了植株蒸騰量較低,且相較于其他作物而言,種植密度高,土壤覆蓋度高,可以極大地降低土壤蒸發(fā)量。為了進一步降低用水量,五十四團在種植油莎豆時,全部采用高效水肥一體化技術,生育期畝用水僅需300~400立方米。
近年來,五十四團區(qū)域生態(tài)氣候已發(fā)生明顯改變,年降雨量從不足50毫米增至120毫米,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提升。每年11月初,上萬只灰鶴遷徙到五十四團越冬。收獲后田地里殘留的油莎豆成為它們的口糧,它們在田間悠哉覓食,構成一幅美麗的畫卷。
收獲后的油莎豆還會有大量根莖留在土壤中,也能有效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結構。到目前,五十四團沙漠土壤有機質含量已經從過去的0增加到現(xiàn)在的0.4%。
除了油莎豆本身的植物特性外,五十四團還堅持綠色發(fā)展理念,在種植油莎豆時堅持不用地膜,使用生物農藥,施肥時主要使用農家肥,起到了良好的生態(tài)保護效果。
效益提升:畝均產量達到430公斤
該團二連職工索法增兩次被團里評為“油莎豆高產栽培示范戶”,還以畝產760公斤的佳績拿下了五十四團2023年油莎豆畝產最高紀錄。按每公斤5.5元的保守價計算,平均畝產值達到4180元。
油莎豆畝產從最開始不到200公斤到現(xiàn)在的760公斤,是種植方法不斷改進的結果。索法增介紹,他的整個種植過程都是按照石河子大學、新疆農墾科學院制定的《油莎豆高產栽培技術規(guī)程》進行的。在播種前,他都會在家里進行發(fā)芽試驗,今年的試驗出苗率有80%。而且,他對肥料的使用非常講究,出苗期、分蘗期和結豆期,分別施用氮肥、磷肥和鉀肥。“在進行高效水肥一體化滴灌時,濕潤鋒即將相接了,再加水溶肥。”索法增說。
2023年,五十四團油莎豆種植面積1.61萬畝,畝均產量由2019年的不到200公斤,增加到現(xiàn)在的430公斤。
根據油莎豆生長周期,五十四團還探索了“冬小麥+油莎豆”兩年三熟種植模式,減少土地閑置期,提高農業(yè)產出率。該團二連職工周云忠的420畝地今年全部輪作了冬小麥,預計平均畝產400至500公斤。
油莎豆渾身是寶,地面上的鮮草可作為優(yōu)質飼料,果實可以榨油、釀酒和做休閑食品。
油莎豆每畝地全年可收優(yōu)質牧草400公斤。2023年,全團職工共賣給有關公司2897噸草,實現(xiàn)本地銷售。除了售賣外,也有職工探索了種養(yǎng)結合的經營方式。“我家現(xiàn)在養(yǎng)了400多只羊,103畝油莎豆收獲的草全部用作喂羊的飼料,羊糞就施到自己的地里,飼料錢和肥料錢都省了。”二連職工周治國向記者介紹。
目前,油莎豆在五十四團已實現(xiàn)了本地加工。2023年投產的一家糧油公司從職工手中收購油莎豆,生產脫皮豆、食用油等產品。榨油后的豆粕由一連的啤酒公司釀成油莎豆啤酒。五十四團正加快建設油莎豆現(xiàn)代農業(yè)產業(yè)園,園區(qū)已落地7個項目,涉及榨油、制粉、釀酒、化妝品等產品。較為完備的油莎豆產業(yè)鏈,環(huán)環(huán)相扣,又為當地職工提供了就業(yè)崗位。
為了油莎豆產業(yè)的長足發(fā)展,五十四團組織籌建了油莎豆產業(yè)聯(lián)合研究院,產學研開始融合發(fā)展。
五十四團黨委書記、政委陳軍介紹,油莎豆在保護生態(tài),促進職工增收致富中發(fā)揮了突出作用,成為五十四團的主導產業(yè)。未來,立足五十四團,油莎豆產業(yè)將輻射三師、南疆各師市及周邊地區(qū),增面積、增產量,建成油莎豆綠色優(yōu)質高效油飼產業(yè)集群,總種植面積達到100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