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春耕還有一段時間,安徽省懷寧縣欣欣家庭農場已經萬事俱備、只待開工。農場主查顯清早在春節(jié)前就訂好了5000多斤水稻種子。隨時一個電話,種子公司就能送貨上門。水稻育秧的基質和土壤已經備足,堆成兩個“小山坡”放在自家的大院里。水稻育秧車間里的育秧機已經架好接通并試運轉,只要氣溫上來后就可以正式開工干活。
“去年受天氣的影響,水稻效益不好。今年希望風調雨順,我計劃是種植一千畝再生稻。”查顯清從2005年開始承包100余畝稻田,到現(xiàn)在承包稻田1500畝。他種植的再生稻在懷寧當?shù)匾呀洺蔀閾屖洲r產品。加工后的成品米賣到了每斤5元錢,且供不應求。為了做大自己的事業(yè),他還特地購買了烘干機、碾米機、色選機等加工設備。種植、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實現(xiàn)了大米生產的全產業(yè)鏈。
“再生稻是指頭季水稻收獲后,利用稻茬上存活的休眠芽,采用適宜肥水管理技術和一定的栽培管理措施使之萌發(fā)為再生蘗,進而再收獲一季水稻的種植模式。再生稻種一次收兩季,具有省工、省種、省水、省肥、省藥、增產、增收、米質優(yōu)的特點,能讓農民得實惠。”安徽省水稻“一種兩收”項目首席專家、省農科院水稻所研究員吳文革介紹說,安徽省糧豐增效示范項目針對安徽水稻生產實際,克服雙季稻北緣區(qū)溫光資源不足的限制,創(chuàng)新集成“早中稻機插平衡栽培—高留樁機收+再生稻”和“早稻精量機穴播—低留樁機收+再生稻”兩種“一種兩收”技術模式。傳統(tǒng)再生稻多作為災害補救措施,收成很低,但隨著技術進步,水稻“一種兩收”技術內涵全面升級,發(fā)展成為一種綠色增效技術模式。
懷寧縣種植業(yè)管理局高級農藝師袁功平說:“隨著這兩年再生稻的技術推廣,由于節(jié)本增效,廣大農戶接受再生稻種植的意愿比較高。今年我們又組織技術力量,深入田間地頭對大戶進行宣傳指導,篩選了適合于我們當?shù)氐钠贩N,整合有關項目,對雙季稻和再生稻種植戶,每畝補貼150塊錢,提高種糧大戶的積極性。”
大年初七上班第一天,桐城市種植業(yè)局高級農藝師馮駿就開始下鄉(xiāng)督查各鎮(zhèn)街再生稻種植面積落實情況。“穩(wěn)定落實糧食面積重要的就在我們這一環(huán)。第一個星期就要把每一個街鎮(zhèn)都跑到,掌握種植大戶的種植意向和種植面積。我市在田油菜14.5萬畝,在田小麥13.1萬畝。目前油菜已經抽薹,小麥即將拔節(jié),正是促進苗情轉化、構建合理群體的關鍵時期。我們將在田作物田間管理作為重中之重,全力以赴抓緊做實,堅決打好春季農業(yè)生產第一仗,為今年夏季糧油及全年農業(yè)豐收奠定良好基礎。具體抓六項工作:加強苗情監(jiān)測,準確把握生產動態(tài);制訂田管方案,突出關鍵技術措施;積極組織農資,滿足春季農業(yè)生產需求;廣泛宣傳動員,迅速掀起春管熱潮;開展技術培訓,將田管技術傳遞到千家萬戶;深入生產一線,將關鍵技術措施落實到田間地頭。”馮駿說,今年春耕主要任務是做好再生稻高質量發(fā)展工作。具體的目標是全市再生稻種植面積要確保4.5萬畝,兩季產量要超過每畝地850公斤。
據(jù)悉,今年安徽農業(yè)主管部門在江淮南部及沿江適宜地區(qū),加快水稻“一種兩收”技術模式的推廣,再生稻面積有望突破100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