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代表風采錄
“我的前半生,選育的高產品種累計為國家增產玉米1000億公斤;后半生,我要再為國家增產1000億公斤。”說完這句話,李登海又鉆進了玉米地。
在過去的40年里,他不斷試驗,最終實現(xiàn)了“趕超世界玉米先進水平”愿望,甚至連破夏玉米的世界紀錄。但這位知名玉米專家、登海種業(yè)董事長仍然不滿足他每天還蹬上那雙“解放鞋”到玉米地里轉一圈,晚上回來也要打著手電到地里看一圈。
種子資源問題關系國計民生,玉米種子更是國家糧食安全中的重要一環(huán)。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國家采取一系列措施發(fā)展糧食生產,種植玉米畝產量低的問題成為一個嚴重制約。種地卻不出糧食的關鍵問題就出在種子上。如何培育出高產高量的種子,困擾著山東省萊州市農民李登海。
1972年春,還在萊州市后鄧農科隊的李登海,第一次知道了美國農民華萊士創(chuàng)造的春玉米最高產量能達到1200多公斤。他震驚了,因為當?shù)赜衩椎漠a量一般在100多公斤,“美國的最高產量是我們的10倍”。這位從小就挨餓,吃過樹皮、水草的農民多么想自己能成為中國的“華萊士”。
他只有初中畢業(yè),縱有萬丈雄心,沒有經驗,一切都只能靠探索。
1972—1979年,李登海選用100多個優(yōu)良雜交種,累計種植了140多個夏玉米地塊,但沒有一個品種能夠突破700公斤。他發(fā)現(xiàn),當時種植的都是平展型的玉米雜交種,當密度達到每畝近4000株時,葉片互相重疊,影響光合作用,導致單株產量上不去,也影響了種植密度。李登海意識到,必須放棄潛力有限的平展型雜交玉米,將主要精力集中到緊湊型玉米雜交種的研究上。
1979年的夏播高產田中,有一塊“107×黃早4”(掖單2號)緊湊型雜交種,畝產達到了776.9公斤,一舉突破了700公斤的“極限”,頓時轟動全國。這讓他看到了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希望。
他決定沿著緊湊型玉米雜交種研究的道路走下去。
又一個十年。在1989年的金秋十月,“掖單13號”玉米創(chuàng)造了新的夏玉米世界紀錄,畝產1096.29公斤!這是我國第一個具有畝產1000公斤以上高產能力的夏玉米高產品種,開創(chuàng)了我國1畝地1年小麥、玉米兩季,可以養(yǎng)活4個半中國人的新紀元。
在緊湊型玉米高產品種研究的道路上,李登海畝產先后突破了750公斤、1000公斤、1400公斤高產紀錄。歷遍萬苦,李登海終于在一點點接近于世界最高水平。
“我愿做一棵"向上沖的玉米"。”李登海這樣說。“向上沖”,既是緊湊型玉米葉片的生長方式,也是這位上進農民在曲折中前進的科研路的最好描述。實際上,從入行起,他“鉆”了40年的玉米地,不斷地向上沖,直至沖出7個中國夏玉米高產紀錄,沖出2個世界夏玉米高產紀錄。
李登海說自己是幸運的。
在一批玉米當中挑出品質最好的種子種到地里,第二年再從收獲的種子中選最好的種下去,這就是玉米選種過程。如此反復六七年,才能讓品種穩(wěn)定下來。變數(shù)在于很多情況經過六七年也不一定能得到優(yōu)良品種。而對短暫的人生來說,能有幾個六七年呢。
李登海選對了路子,不斷的創(chuàng)新,在研究過程中又研究出新的東西。他感謝這片土地對他的厚愛。“在這塊土地上真是充滿了希望,在希望的田野當中唱出科技創(chuàng)新的歌來是最有希望的。”
2005年,李登海的超級玉米新品種“登海3719”,再次創(chuàng)造出世界夏玉米的高產紀錄,畝產達到了1402.86公斤,將世界夏玉米單產紀錄提高了305.57公斤。
“我那萬丈的雄心從來沒有消失過,即使時光逝去依然執(zhí)著。”唱著自己最喜愛的歌曲《三百六十五里路》,他繼續(xù)在玉米地里忙碌著,憧憬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