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定編號:國審麥2009010
品種名稱:淮麥29
選育單位:江蘇徐淮地區(qū)淮陰農(nóng)業(yè)科學(xué)研究所
品種來源:淮麥20/綿陽04254
特征特性:半冬性,中晚熟,成熟期比對照新麥18晚熟1天。幼苗匍匐,分蘗力較強,成穗率一般。株高90厘米左右,株型半松散,旗葉上沖,植株有蠟質(zhì),長相清秀,株行間透光性好,莖稈彈性一般。穗層厚,穗多穗勻,穗偏小,結(jié)實性好。穗紡錘形,長芒,白殼,白粒,籽粒角質(zhì)、均勻飽滿。兩年區(qū)試平均畝穗數(shù)41.8萬穗,穗粒數(shù)32.9粒,千粒重41.7克。冬季抗寒性好,耐倒春寒能力較好??沟剐灾械绕酢:笃谟性缢ガF(xiàn)象,耐旱性一般,熟相一般。接種抗病性鑒定:中感條銹病、白粉病、紋枯病,高感葉銹病、赤霉病。區(qū)試田間試驗部分試點高感條銹病,葉枯病重。2007年、2008年分別測定品質(zhì)(混合樣):籽粒容重800克/升、808克/升,硬度指數(shù)64.0(2008年),蛋白質(zhì)含量14.91%、14.08%;面粉濕面筋含量33.3%、31.0%,沉降值35.0毫升、30.2毫升,吸水率59.3%,57.0%,穩(wěn)定時間6.8分鐘、6.9分鐘,最大抗延阻力346 E.U、324E.U,延伸性13.4厘米、13.2厘米,拉伸面積64平方厘米、59平方厘米。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6-2007年度參加黃淮冬麥區(qū)南片冬水組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48.4公斤,比對照新麥18增產(chǎn)5.6%;2007-2008年度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573.7公斤,比對照新麥18增產(chǎn)5.2%。2008-2009年度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01.7公斤,比對照新麥18增產(chǎn)5.2%。
栽培技術(shù)要點:適宜播期10月上中旬,每畝適宜基本苗12萬-15萬苗。注意防治條銹病、葉銹病和赤霉病。高水肥地注意控制播量,掌握好春季追肥澆水的時期,防止倒伏。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小麥品種審定標(biāo)準(zhǔn),通過審定。適宜在黃淮冬麥區(qū)南片的河南(信陽、南陽除外)、安徽北部、江蘇北部、陜西關(guān)中灌區(qū)、山東菏澤地區(qū)高中水肥地塊早中茬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