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二十三次農作物品種審定會圓滿結束,審定通過小麥新品種5個,現(xiàn)進行公示,公示期自2009年8月26日至2009年9月26日,公示期內如有異議,請以書面形式與天津市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辦公室聯(lián)系,公示期后將不再受理。
聯(lián)系人:賀長征 高增尚
聯(lián)系電話:022-28450802,28450803
聯(lián)系地址:天津市河西區(qū)黑牛城道176號天津市種子管理站
郵編:300061
天津市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
二00九年八月二十六日
天津市第二十三次農作物品種審定會(小麥品種)審定通過品種目錄
作物名稱 |
序號 |
品種名稱 |
審定編號 |
冬小麥 |
1 |
航麥二號 |
津審麥2009001 |
2 |
中優(yōu)335(試驗用名:CA0335) |
津審麥2009002 | |
3 |
輪選496 |
津審麥2009003 | |
4 |
津麥0108(試驗用名:JH0108) |
津審麥2009004 | |
5 |
輪選716 |
津審麥2009005 |
冬 小 麥
1、航麥二號
審定編號:津審麥2009001
品種來源:石家莊大農航天育種研究中心2003年以淄麥12為親本,太空誘變育種選育而成。
選育單位:石家莊大農航天育種研究中心
主要特征特性:該品種冬性,中晚熟。幼苗半匍匐,分蘗力強,成穗率中等,穗大粒多,株高73厘米,穗紡錘型,長芒,白殼,白粒,籽粒硬質,平均畝穗數(shù)40.1萬,穗粒數(shù)32.5粒,千粒重42.2克,容重802克/升。2008年薊縣抗寒鑒定結果:凍害級別3-,越冬莖93.8%,死莖率6.2%。2009年薊縣抗寒鑒定結果:凍害級別3,越冬莖99.6%,死莖率0.4%。天津市植物保護研究所人工接種抗病性鑒定結果:高感白粉?。℉S),中感葉銹病(MS),中感條銹?。∕S)。農業(yè)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檢測:容重812克/升,粗蛋白質14.23%,濕面筋27.7%,沉降值60.0毫升,吸水率61.1%,形成時間12.5分鐘,穩(wěn)定時間32.8分鐘,弱化度13F.U,評價值100,最大拉伸阻力780E.U,延伸性15.3厘米,能量164.5平方厘米,硬度指數(shù)72.5,為中筋小麥品種。
產量表現(xiàn):2007~2008年度天津市冬小麥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為466.57公斤,較對照京冬8號(431.31公斤/畝)增產8.18%,增產極顯著,五個試點增產點率80%,居16個品種第七位。2008~2009年度天津市冬小麥區(qū)域試驗B組,平均畝產為496.73公斤,較對照京冬8號(438.68公斤/畝)增產13.23%,增產極顯著,五個試點增產點率80%,居14個品種第三位。2008~2009年度天津市冬小麥生產試驗,平均畝產為471.61公斤,較對照品種京冬8號(411.12公斤/畝)增產14.71%,五個試點增產點率80%,居11個參試品種第二位。
栽培技術要點:適宜播種期9月25日~10月5日。播種量10公斤/667平方米左右。適量追施起身肥,灌漿期噴施磷、鉀肥。澆起身水、孕穗水、灌漿水。揚花后及時防治麥蚜。
適宜種植地區(qū):天津市中上等肥力地塊做冬小麥種植。
2、中優(yōu)335(試驗用名:CA0335)
審定編號:津審麥2009002
品種來源:中國農業(yè)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1999年用中優(yōu)9701作母本,CA9553作父本進行雜交,歷經(jīng)多年定向選擇于2003年選育而成。
選育單位:中國農業(yè)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主要特征特性:該品種冬性,中熟。幼苗半匍匐,分蘗力強,成穗率較高,株高78厘米,穗紡錘型,長芒,白殼,白粒,籽粒硬質,平均畝穗數(shù)44.6萬,穗粒數(shù)25.2粒,千粒重39.1克,容重787克/升。有干尖現(xiàn)象。2007年薊縣抗寒鑒定結果:凍害級別2,越冬莖100%。2008年薊縣抗寒鑒定結果:凍害級別2+,越冬莖98.0%,死莖率2.0%。2009年薊縣抗寒鑒定結果:凍害級別2+,越冬莖100%。天津市植物保護研究所人工接種抗病性鑒定結果:高感白粉?。℉S),中抗葉銹?。∕R)、中感條銹病(MS)。農業(yè)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檢測:容重778克/升,粗蛋白質15.14%,濕面筋31.2%,沉降值62.8毫升,吸水率59.8%,形成時間7.7分鐘,穩(wěn)定時間10.5分鐘,弱化度53F.U,評價值71,最大拉伸阻力488E.U,延伸性17.1厘米,能量106.8平方厘米,硬度指數(shù)71.1,為強筋小麥品種。
產量表現(xiàn):2006~2007年度天津市冬小麥區(qū)域試驗A組 ,平均畝產為391.96公斤,較對照京冬8號(389.90公斤/畝)增產,幅度為0.53%,增產不顯著,五個試點增產點率80%,居11個品種第六位。田間表現(xiàn):寶坻試點倒伏程度4級,面積5%;武清試點倒伏程度4級,面積37%;作物所試點倒伏程度4級,面積20%;寧河試點倒伏程度2級,面積5%。2007~2008年度天津市冬小麥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為445.94公斤,較對照京冬8號(431.31公斤/畝)增產3.39%,增產顯著,五個試點增產點率80%,居16個品種第十二位。2008~2009年度天津市冬小麥生產試驗,平均畝產為446.40公斤,較對照品種京冬8號(411.12公斤/畝)增產8.58%,五個試點增產點率100%,居11個參試品種第五位。田間表現(xiàn):薊縣試點倒伏程度5級,面積50%。
栽培技術要點:施足底肥,精細整地,適期播種,保證苗全苗壯。播種期一般在9月28日~10月8日,播種量20~25斤/畝,基本苗20~25萬/畝。春季管理:對于旺苗和壯苗,以控為主,返青期不施肥澆水,重施拔節(jié)肥;對于苗弱,返青后應及時追肥澆水。后期注意防治蚜蟲,澆好灌漿水,增加粒重。
適宜種植地區(qū):天津市中上等肥力地塊做冬小麥種植。
3、輪選496
審定編號:津審麥2009003
品種來源:中國農業(yè)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與新鄉(xiāng)市矮敗小麥育種技術創(chuàng)新中心以京411、北京837、品冬34、BT881等小麥品種為遺傳背景的矮敗小麥為基礎,后又陸續(xù)加入輪選987等新品種(系),進行輪回選擇,于2004年選育而成。
選育單位:中國農業(yè)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新鄉(xiāng)市矮敗小麥育種技術創(chuàng)新中心
主要特征特性:該品種冬性,中早熟。幼苗半匍匐,分蘗力強,成穗率高,株高71厘米,穗紡錘型,長芒,白殼,紅粒,籽粒硬質,平均畝穗數(shù)42.7萬,穗粒數(shù)25.8粒,千粒重42.7克,容重799克/升。2008年薊縣抗寒鑒定結果:凍害級別2+,越冬莖96.4%,死莖率3.6%。2009年薊縣抗寒鑒定結果:凍害級別3-,越冬莖99.0%,死莖率1.0%。天津市植物保護研究所人工接種抗病性鑒定結果:中抗白粉?。∕R),高感葉銹病(HS),高感條銹病(HS)。農業(yè)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檢測:容重818克/升,粗蛋白質15.41%,濕面筋32.3%,沉降值29.5毫升,吸水率59.3%,形成時間2.2分鐘,穩(wěn)定時間1.5分鐘,弱化度127F.U,評價值40,最大拉伸阻力135E.U,延伸性17.0厘米,能量31.8平方厘米,硬度指數(shù)66.0,為中筋小麥品種。
產量表現(xiàn):2007~2008年度天津市冬小麥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為447.88公斤,較對照京冬8號(431.31公斤/畝)增產3.84%,增產顯著,五個試點增產點率80%,居16個品種第十一位。2008~2009年度天津市冬小麥區(qū)域試驗B組,平均畝產為471.85公斤,較對照京冬8號(438.68公斤/畝)增產7.56%,增產極顯著,五個試點增產點率80%,居14個品種第八位。2008~2009年度天津市冬小麥生產試驗,平均畝產為443.84公斤,較對照品種京冬8號(411.12公斤/畝)增產7.96%,五個試點增產點率80%,居11個參試品種第六位。
栽培技術要點:施足底肥,精細整地,適時播種,確保苗齊苗壯;每畝播量10公斤左右,晚播適當增加播量;冬前澆好凍水;春季第一水在小麥拔節(jié)中期,結合澆水每畝施尿素10公斤。根據(jù)苗情和墑情,適時澆好灌漿水。
適宜種植地區(qū):天津市中上等肥力地塊做冬小麥種植。
4、津麥0108(試驗用名:JH0108)
審定編號:津審麥2009004
品種來源:天津市薊縣良種繁育場2000年用農大3338作母本,S180作父本進行雜交,歷經(jīng)多年定向選擇于2005年選育而成。
選育單位:天津市薊縣良種繁育場
主要特征特性:該品種冬性,中晚熟。幼苗半匍匐,分蘗力強,成穗率較高,株高79厘米,穗紡錘型,長芒,白殼,紅粒,籽粒硬質,平均畝穗數(shù)44.8萬,穗粒數(shù)24.2粒,千粒重42.1克,容重788克/升。2008年薊縣抗寒鑒定結果:凍害級別2,越冬莖99.4%,死莖率0.6%。2009年薊縣抗寒鑒定結果:凍害級別2+,越冬莖99.7%,死莖率0.3%。天津市植物保護研究所人工接種抗病性鑒定結果:中抗白粉?。∕R),中感葉銹?。∕S),慢條銹病。農業(yè)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檢測:容重796克/升,粗蛋白質16.58%,濕面筋32.3%,沉降值21.8毫升,吸水率60.9%,形成時間1.9分鐘,穩(wěn)定時間1.2分鐘,弱化度171F.U,評價值33,最大拉伸阻力95E.U,延伸性92.0厘米,能量10.2平方厘米,硬度指數(shù)68.3,為中筋小麥品種。
產量表現(xiàn):2007~2008年度天津市冬小麥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為480.01公斤,較對照京冬8號(431.31公斤/畝)增產11.29%,增產極顯著,五個試點增產點率100%,居16個品種第四位。2008~2009年度天津市冬小麥區(qū)域試驗B組,平均畝產為483.29公斤,較對照京冬8號(438.68公斤/畝)增產10.17%,增產極顯著,五個試點增產點率100%,居14個品種第四位。田間表現(xiàn):薊縣試點倒伏程度3級,面積7%;武清試點倒伏程度5級,面積45%。2008~2009年度天津市冬小麥生產試驗,平均畝產為448.05公斤,較對照品種京冬8號(411.12公斤/畝)增產8.98%,五個試點增產點率100%,居11個參試品種第四位。田間表現(xiàn):薊縣試點倒伏程度4級,面積20%。武清試點倒伏程度5級,面積80%。
栽培技術要點:9月25~10月5日期間播種,基本苗18~20萬/畝為宜。該品種苗期生長量較小,在返青總莖數(shù)70~80萬的壯苗田,商情充足的情況下返青期可以不施肥水。起身后生長發(fā)育較快,拔節(jié)期應重施肥水。視天氣情況澆好孕穗、灌漿水。
適宜種植地區(qū):天津市中上等肥力地塊做冬小麥種植。
5、輪選716
審定編號:津審麥2009005
品種來源:中國農業(yè)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與新鄉(xiāng)市矮敗小麥育種技術創(chuàng)新中心利用矮敗小麥為遺傳改良工具,以京411、北京837、品冬34、BT881等小麥品種為基礎親本,后又陸續(xù)加入輪選987等新品種(系),繼續(xù)進行輪回選擇,1999年從矮敗小麥與京411的雜交后代選擇優(yōu)良可育株P(99)矮優(yōu)Ⅱ-18,經(jīng)系譜選育而成。
選育單位:中國農業(yè)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新鄉(xiāng)市矮敗小麥育種技術創(chuàng)新中心
主要特征特性:該品種冬性,中晚熟。幼苗半匍匐,分蘗力強,成穗率高,株高75厘米,穗紡錘型,長芒,白殼,白粒,籽粒硬質,平均畝穗數(shù)44.9萬,穗粒數(shù)28.6粒,千粒重38.3克,容重780克/升。2008年薊縣抗寒鑒定結果:凍害級別2,越冬莖97.9%,死莖率2.1%。2009年薊縣抗寒鑒定結果:凍害級別2+,越冬莖100%。天津市植物保護研究所人工接種抗病性鑒定結果:感白粉?。⊿),高感葉銹?。℉S),高感條銹?。℉S)。農業(yè)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哈爾濱)檢測:容重793克/升,粗蛋白質15.41%,濕面筋35.7%,沉降值41.5毫升,吸水率63.5%,形成時間4.2分鐘,穩(wěn)定時間3.9分鐘,弱化度61F.U,評價值58,最大拉伸阻力275E.U,延伸性16.0厘米,能量61.5平方厘米,硬度指數(shù)72.7,為中筋小麥品種。
產量表現(xiàn):2007~2008年度天津市冬小麥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為473.41千克,較對照京冬8號(431.31千克/畝)增產9.76%,增產極顯著,五個試點增產點率100%,居16個品種第六位。2008~2009年度天津市冬小麥區(qū)域試驗B組,平均畝產為470.12千克,較對照京冬8號(438.68千克/畝)增產7.17%,增產極顯著,五個試點增產點率100%,居14個品種第九位。田間表現(xiàn):武清試點倒伏程度5級,面積47%。薊縣試點田間銹病4級,嚴重度23%,普遍率37%。2008~2009年度天津市冬小麥生產試驗,平均畝產為427.64千克,較對照品種京冬8號(411.12千克/畝)增產4.02 %,五個試點增產點率80%,居11個參試品種第八位。田間表現(xiàn):寶坻試點倒伏程度4級,面積10%。薊縣試點倒伏程度4級,面積60%。武清試點倒伏程度5級,面積75%。
栽培技術要點:施足底肥,精細整地,適時播種,確保苗齊苗壯;每畝播量10公斤左右,晚播適當增加播量;冬前澆好凍水;春季第1水在小麥拔節(jié)中期,結合澆水每畝施尿素10公斤。根據(jù)苗情和墑情,適時澆好灌漿水。
適宜種植地區(qū):天津市中上等肥力地塊做冬小麥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