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定編號:國審稻2009005
品種名稱:內(nèi)5優(yōu)5399
選育單位:內(nèi)江雜交水稻科技開發(fā)中心
品種來源:內(nèi)香5A×內(nèi)恢3399
特征特性:該品種屬秈型三系雜交水稻。在長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155.6天,比對照Ⅱ優(yōu)838短1.6天。株型適中,莖稈粗壯,葉片寬大直立,熟期轉色好,葉鞘、葉緣、穎尖、莖節(jié)均為紫色,穗頂部少量谷粒有短芒,每畝有效穗數(shù)16.0萬穗,株高113.2厘米,穗長24.6厘米,每穗總粒數(shù)170.9粒,結實率80.1%,千粒重29.0克??剐裕旱疚敛【C合指數(shù)3.8級,穗瘟損失率最高5級;褐飛虱9級;抽穗期耐熱性中等,對低溫敏感。米質主要指標:整精米率61.1%,長寬比3.1,堊白粒率22%,堊白度2.6%,膠稠度67毫米,直鏈淀粉含量22.9%,達到國家《優(yōu)質稻谷》標準2級。
產(chǎn)量表現(xiàn):2007年參加長江上游遲熟中秈組品種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89.63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838增產(chǎn)0.17%(不顯著);2008年續(xù)試,平均畝產(chǎn)610.22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838增產(chǎn)0.84%(不顯著);兩年區(qū)域試驗平均畝產(chǎn)599.92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838增產(chǎn)0.51%,增產(chǎn)點比例61.5%;2008年生產(chǎn)試驗,平均畝產(chǎn)587.90千克,比對照Ⅱ優(yōu)838增產(chǎn)5.00%。
栽培技術要點:1.育秧:適時早播,每畝用種量1.0千克,采取濕潤地膜育秧或兩段育秧,稀播,培育多蘗壯秧。2.移栽:中苗移栽,寬行窄株規(guī)格,每畝栽插1.3-1.5萬穴,每穴栽插2粒谷苗,基本苗達到9-10萬苗。3.肥水管理:施肥宜重底早追,多施用有機肥,注意氮、磷、鉀肥合理搭配,切忌偏施氮肥,超高產(chǎn)栽培適當增施磷、鉀肥。特別注意后期水肥管理,忌脫水過早。4.病蟲防治:注意及時防治螟蟲、稻瘟病、稻飛虱等病蟲害。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熟期適中,產(chǎn)量中等,中感稻瘟病,高感褐飛虱,米質優(yōu)。適宜在云南、貴州、重慶的中低海拔秈稻區(qū)(武陵山區(qū)除外)、四川平壩丘陵稻區(qū)、陜西南部稻區(qū)作一季中稻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