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定編號:粵審稻2004013
選育單位:華南農業(yè)大學農學院
品種來源:培矮64S/泰豐占
特征特性:感溫型兩系雜交稻組合。早造平均全生育期125~129天,比培雜雙七遲熟1~2天。分蘗力強,株型較緊湊。株高105.4厘米,穗長22.5厘米。穗大粒多,每穗總粒數146粒,結實率80.2%,千粒重21.4克。早造米質達國標優(yōu)質3級,外觀品質鑒定為一級,整精米率60.0%~66.0%,堊白粒率19%~26%,堊白度3.9%~4.7%,直鏈淀粉17.9%~22.4%,膠稠度61~90毫米,長寬比3.2~3.3。中感稻瘟病,全群抗性頻率57.30%,對優(yōu)勢種群中C、次優(yōu)勢種群中B群的抗性頻率分別為60.87%和48.28%,田間葉瘟發(fā)生輕微,穗瘟發(fā)生中等偏輕;對我省白葉枯病優(yōu)勢菌群C4和次優(yōu)勢菌群C5均表現(xiàn)中感,抗倒力中等。
產量表現(xiàn):2002、2003年兩年早造參加省區(qū)試,平均畝產分別為498.4公斤和455.0公斤,比對照種培雜雙七分別增產7.36%和8.63%,2002年增產不顯著,2003年增產顯著。日產量3.5~4.0公斤。
栽培技術要點:⑴早造2~3月播種,秧齡25~30天(拋秧15~20天),晚造7月上中旬播種,秧齡15~18天(拋秧7~10天);⑵適當稀植,畝插1.3~1.5萬穴,每穴2~3苗,拋秧每畝30盤左右為好;⑶施足基肥,早施重施追肥,適時排水曬田,巧施適施促花肥和?;ǚ剩虎纫貏e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葉枯病。
制種技術要點:⑴采用純度高的不育系和純度高的恢復系進行制種,隔離帶要大、寬,防止生物混雜,父本應提前7~9天播種;⑵恢復系為常規(guī)稻種,自交結實率高,按照自花授粉作物品種提純復壯技術方法,單選單繁,注意防止人為機械混雜,則可保持該品種種性,并進行大量原種繁殖。
省品審會審定意見:培雜泰豐為感溫型兩系雜交稻組合。早造生育期比培雜雙七遲熟1~2天。豐產性較好,早造米質達國標優(yōu)質3級,外觀品質鑒定為一級,中感稻瘟病和白葉枯病。適宜我省各地區(qū)晚造和粵北以外地區(qū)早造種植,栽培上要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白葉枯病。符合廣東省農作物品種審定標準,審定通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