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名稱:圣麥15
申請單位:商丘市中原小麥研究中心、柘城縣長金農民種植專業(yè)合作社、山東圣豐種業(yè)科技有限公司
育 種 者:陳賢信、曹長義、陳 明、陳清林、陳 林
品種來源:周麥11//豫麥21/偃展4110
特征特性:屬弱冬性早熟品種,全生育期225.3~228.8天。幼苗匍匐,葉片短寬,葉色深綠;分蘗力中等,成穗率較高,抗寒性一般;株型半松散,旗葉短寬,上舉,株高69.2-79.9厘米,抗倒性一般;紡錘型穗,長芒、白殼、白粒,籽粒半角質,熟相較好。產量構成三要素:平均畝穗數34.2~36.9萬,穗粒數31.7~34.3粒,千粒重43.9~49.8g。
抗旱鑒定:2013~2015年度洛陽農林科學院抗旱性鑒定:抗旱級別4級,抗旱性較弱。
抗病鑒定:2013~2015年度河南省農業(yè)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抗病鑒定:中感葉銹病、白粉病、紋枯病,高感條銹病和赤霉病。
品質分析:2014年農業(yè)部農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鄭州)檢測:蛋白質含量(干基)13.01%,容重807g/L,濕面筋含量23.7%,吸水量55.8mL/100g,沉淀指數76ml,硬度54HI,降落數值425s,形成時間3.0min,穩(wěn)定時間3.2min,弱化度105F.U.,白度77.2%,出粉率68.3%。;2015年測定:蛋白質含量(干基)12.67%,容重796g/L,濕面筋含量22.6%,吸水量56.3mL/100g,沉淀指數75ml,硬度49HI,降落數值413s,形成時間4.5min,穩(wěn)定時間5.3min,弱化度87F.U.,白度76.4%,出粉率68.0%。
產量表現:2013~2014年度河南省旱地組區(qū)域試驗,11點匯總,10點增產,增產點率90.9%,平均畝產389.9公斤,比對照品種洛旱7號增產3.7%,差異顯著;2014~2015年度河南省旱地組區(qū)域試驗,11點匯總,9點增產,增產點率81.8%,平均畝產426.7公斤,比對照洛旱7號品種增產6.1%,差異極顯著。
2015~2016年度河南省旱地生產試驗,12點匯總,9點增產,增產點率75%,平均畝產366.5公斤,比對照品種洛旱7號增產3.0%。
栽培技術要點:
(1)播期和播量:播期10月5~20日,高肥力地塊畝播量7~8公斤,中低肥力可適當增加播量,如延期播種,以每推遲3天增加0.5公斤播量為宜。6~7寸等行距種植。
(2)田間管理:施足底肥,一般畝施肥量,純氮12公斤,五氧化二磷7.5公斤,氧化鉀7.5公斤;拔節(jié)后,每畝追施尿5公斤。拔節(jié)期結合田間化學除草適當進行化控,以降低株高;揚花期進行“一噴三防”,重點防治赤霉病和條銹病。適時收獲,人工收獲在臘熟期進行,機械收割可適當推遲。
審定意見:該品種符合河南省小麥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適宜河南省丘陵及旱肥地麥區(qū)種植。注意防治條銹病和赤霉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