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種(生態(tài))類型:中秈三系雜交稻品種
審定編號:皖稻2014007
申請人:安徽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育種人:安徽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品種來源:Ⅱ-32A×R228(來源于安徽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水稻研究所)
主要特征特性:株型松散適中,劍葉較長,挺直。穗伸出度較好,無芒。護穎稈黃色,穎殼黃色,谷粒形狀為橢圓形。2011年、2012年兩年區(qū)域試驗結果:平均株高123厘米、畝有效穗15萬、每穗總粒數(shù)199粒、結實率84%、千粒重28克。全生育期140天左右,比對照品種(Ⅱ優(yōu)838)晚熟1天。
抗性表現(xiàn):經(jīng)安徽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植保所抗性鑒定,2011年中抗稻瘟?。ňC合抗指4.50),中抗稻曲?。ú≈?/span>5.44),感紋枯?。ú≈?/span>49.90),感白葉枯?。ú≈?/span>62.25);2012年中抗稻瘟病(綜合抗指5.00),抗稻曲?。ú≈?/span>1.23),中抗紋枯病(病指38.79),中抗白葉枯病(病指44.46)。
品質表現(xiàn):經(jīng)農(nóng)業(yè)部稻米及制品質量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檢驗,2011年米質達部標3級,2012年米質達部標2級。
產(chǎn)量表現(xiàn):在一般栽培條件下,2011年區(qū)域試驗畝產(chǎn)621.69公斤,較對照品種增產(chǎn)7.66%(極顯著);2012年區(qū)域試驗畝產(chǎn)619.25公斤,較同組平均值增產(chǎn)3.10%。
2013年生產(chǎn)試驗畝產(chǎn)613.50公斤,較對照品種增產(chǎn)7.69%。
栽培技術要點:1、適期播種,合理栽插。采用濕潤育秧時,宜在5月上旬播種,播種量為15公斤/畝左右,大田用種量1公斤/畝,秧齡35天左右;采用旱育秧4月底播種,播種量為50克/平方米,大田用種量0.75-1公斤/畝,秧齡35-40天。濕潤育秧的大田栽插密度1.5萬-1.6萬穴/畝,每穴1-2苗,旱育秧密度可適當?shù)托?/span>2、肥水管理。耕前施足基肥,中等肥力田塊每畝施有機肥1噸或餅肥50公斤,過磷酸鈣40公斤、氯化鉀10公斤、尿素16公斤。移栽活棵返青后,追尿素5公斤/畝。返青后排水晾田2-3天,栽后20天左右當苗數(shù)達到預期穗數(shù)時及時曬田。后期濕潤灌溉,收獲前7-10天斷水。3、防治病蟲害。注意紋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稻薊馬、稻縱卷葉螟、三化螟等病蟲害的防治。
適宜推廣區(qū)域:全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