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新網 萊州報道
5月25日,中國工程院公布9個學部有效候選人共485名,李登海,此次候選中國工程院農業(yè)學部院士。6月21日,記者趕赴萊州,在登海種業(yè)第十六試驗場,見到剛從海南回到萊州的李登海,聊農事、聊管理、聊資本、聊人生。
夏未央,露珠一樣的事業(yè)正等著李登海一一去做?!把巯?,正是忙碌的萊州夏播季?!崩畹呛8嬖V記者,“每年9月到三亞,一直呆到來年5月,其間播種收獲三季,然后再帶著海南培育的種子趕回萊州進行夏播?!?/FONT>
“十幾歲時,我就相信農村廣闊天地大有作為,現在的‘80后’、‘90后’幾乎沒有愿意回到土地的?!?/FONT>
---李登海
穿膠鞋的董事長
1949年,他出生在海邊這片土地,60多年后,他的事業(yè)還是在這片土地上。
天色已黃昏,已經到了飯時,李登海從登海種業(yè)高科院趕到登海種業(yè)第十六試驗場,跟記者說聲抱歉,他先去了趟廁所。
20日晚回到萊州,21日早上下地,幾個試驗場轉了一圈,下午召開公司各部門會議,記者在第十六試驗場看到李登海的時候,他還是邁著匆忙的步子,從田邊到田里,從這塊田到那塊田。腳上是開會時也穿著的黃膠鞋。
“漂亮吧!”他的口氣不是在征詢感受,而是發(fā)自內心對于玉米的喜愛。記者看到的玉米,葉子“向上沖”,顯得整個植株精神抖擻,而且這些玉米“站隊”緊湊,這便是緊湊型高產玉米?!肮饩€不太好了,抓緊和玉米合個影吧?!贝丝痰睦畹呛I砩贤钢r民身上濃濃的厚道味兒。
“這里缺了一棵苗兒”、“今天水澆下去一指深即可”……李登海和記者交談是插空兒的,他的心在地里,“春爭日,夏爭時,該讓種子今天喝到水,就不能拖到明天?!?/FONT>
1966年,初中畢業(yè)的李登海就是在這片土地上開始種地,“十幾歲,那時就相信農村廣闊天地大有作為,現在的‘80后’幾乎沒有愿意回到土地的?!?3歲的李登?;貞浿^去,他還告訴記者,他出生時,父親期望兒子將來能出海謀生,便給取名“登?!薄?/FONT>
而,李登海,卻留在了這片土地,1972年當上了村農科隊隊長,1979年秋,他研究出的“掖單2號”,創(chuàng)下我國夏玉米單產 776.9公斤的最高紀錄。1985年4月15日,創(chuàng)辦起我國第一個民辦農業(yè)科研單位---萊州市玉米研究所。2005年4月18日,登海種業(yè)(002041.SZ)成功上市,并以16.70元的發(fā)行價創(chuàng)出了中小板發(fā)行價的第一高。
幾十年和土地打交道,后來和資本打交道,李登海坦言,也有累的時候,“心情不好的時候,鉆進玉米地,啥煩心事兒都沒了”。
“生活,對我來說,錢多錢少都一樣。但十幾億,對于科研來講遠遠不夠?!?--李登海
摳門的“首富”
萊州一位和李登海年齡相仿的企業(yè)家跟記者談到李登海的時候,這樣說,“他還是農民本色,也就他這樣堅持,愣是把玉米種子搞出這么大動靜,靠的那個癡勁兒,想找個像他這樣兒的人難。”
記者在登海種業(yè)的資料館里,看到李登海初到海南時的一些資料圖片,初到海南的李登海棲身臨時搭的高腳屋上,他命名為“風搖樓”。還有李登海手書的即興作的一首“風搖樓贊”:“綠野頂天風搖樓,烈日蒸烤度白晝。蚊轟蛇巡蟲鳥唱,浸泡長夜是濕露。遠望五指繚繞云,近看椰樹搖長風。育種田邊宿一夜,勝過賓館超五星?!?/FONT>
吃的從萊州帶去的干蘿卜絲子,“點著煤油燈,在草堆起的‘寫字臺’上給家寫封信?!弊?978年下海南,到如今,春節(jié),李登海就沒再在家過過。常常是在萬家團圓的春節(jié),李登海還在育種地里忙著給玉米雜交授粉。
聊著聊著,不覺已經過了晚上7:30,李登海和記者聊起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朝鮮電影《賣花姑娘》,“你知道《賣花姑娘》嗎?‘如今,天上飛著飛機,地上跑著火車,而我們的先人還騎著毛驢,戴著黑紗帽’,其實人無論干什么都要與時俱進。”最近,李登海一直在思考,針對當下勞動力大量涌向城市,“農村留守勞動力越來越少,如何保證糧食高產穩(wěn)產,這是我們當下比較關注的研究的問題?!?/FONT>
李登海與時俱進地種地,然而吃住穿卻不與時俱進,吃的是家常農家飯,只是每頓都要有大蔥蘸醬,住的是平房院落,穿的更是“沒有創(chuàng)新”,名牌在他身上見不著。連定機票,他也“摳門”定晚上的便宜機票。
無論如何,依照登海種業(yè)昨日的股價,李登海的個人財富接近20億元。
“生活,對我來說,錢多錢少都一樣?!辈贿^,李登海有花錢大方的一面,“我必須保證登海種業(yè)健康持續(xù)發(fā)展,必須每年能拿出2000萬元投入科研。而國外公司每年對種子的科研經費投入高達幾十億美元?!?/FONT>
“管理公司和種地一樣,都要精細。就像騎自行車和開車一樣,都得會調節(jié)?!?/FONT>
---李登海
土里刨出的管理
和李登海聊著,一個技術員騎著自行車急匆匆地過去,李登海叮囑“小心點兒”,他轉頭跟記者說,“騎自行車和開車一樣,都得會調節(jié)。一樣的道理,管理公司和種地一樣,都要精細?!?/FONT>
談到管理,李登海對于當下市場上粉墨登場的各色空洞的管理書籍表示了一絲不屑,“看那些書有用嗎?真正的管理是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具體分析的,每天的工作安排就像每天地里的活兒一樣,都是要提前打譜好的?!崩畹呛P蕾p比爾?蓋茨,他認為蓋茨是一名科技型企業(yè)家。
據測算,李登海培育的玉米種,使我國每畝土地由養(yǎng)活1個人提升到養(yǎng)活4.5個人;他的玉米種子已累計在全國推廣10億多畝,直接增加經濟效益1000多億元?!跋掳胼呑舆€要為國家增產億噸糧。”但,李登海遠不滿足于此。
“我經常和別人說,我希望別人能超過我,但是我永遠想超過別人?!崩畹呛T趲资昵傲⒅沮s超美國先鋒種子公司創(chuàng)始人華萊士,花了幾十年,他成為世界夏玉米高產紀錄的保持者,在他的心里,他想得更遠??徹底的農業(yè)工業(yè)化革命,“事實上如果中國雜交玉米制種都按高質量生產,每年至少可以減少200萬畝制種基地,約相當于現在制種面積的一半左右?!?/FONT>
“我不光要研究出好的種子,而且要把指導農民大田種植保證高產穩(wěn)產,要做好‘售后服務’,就像賣冰箱彩電賣服務一樣,登海種業(yè)也得賣服務,這也是現代農業(yè)的一個方向?!崩畹呛8嬖V記者。
我不看空洞的管理類書籍
記者:幾十年的堅持需要韌性,作為男人,一般剛性大于韌性,平時的生活里,您氣憤時也偶爾發(fā)火?
李登海:膠東男人是很負責任的,重行動輕表達,跟大家太熟了,我著急的時候,他們也都理解。
記者:除了鉆玉米地,要經常關注業(yè)界的最新動態(tài),日常都看什么書和雜志?
李登海:因為時間緊張,看書和雜志特別有選擇性,生活類的、還有空洞的管理類的書不會看,也會看一些電視新聞。
記者:想沒想過把自己的經歷系統記錄下來,留下些資料和經驗?
李登海:人要想干點事情,第一要有志氣。即使是現在,一個農民,只要他具有了知識分子所具備的知識,并且能付出艱苦的努力,也能成功。
記者:曾說一生只做種玉米這一件大事,有沒有考慮過把這一切交給年輕人,自己放手,去選擇另一種享受生活的方式?
李登海:我是A型血,都說這個血型的人倔,幾十年和土地打交道,我需要把這些都繼續(xù)下去,這也是我最享受的方式。
記者:喜歡唱老歌,一般是什么時候唱歌?
李登海:新歌很少聽,高興不高興的時候都會唱兩句。
記者:一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有一個對于自己的評價,您用一句話評價一下李登海這個人。
李登海:父母給的基因不錯,是好種子,很多搞科研的,付出一生也沒有成果的也有,我是幸運的。
人物檔案
李登海,男,漢族,1949年出生于山東萊州后鄧村。
1979年,時年31歲、只有初中學歷的李登海,在萊州研究出“掖單2號”玉米,創(chuàng)下我國夏玉米單產776.9公斤的最高紀錄。
他研究的玉米品種7次刷新我國夏玉米高產紀錄,被譽為“緊湊型雜交玉米之父”。
現任山東登海種業(yè)有限公司董事長、研究員。
一張叫《老男孩》的老唱片
他一口膠東音,怕我聽不懂,會隔三差五給我用標準普通話重復。聽他說話,像聽一張老唱片。
而,李登海正是一個60多歲的老男孩。
1966年,他還是個男孩,那時,他信奉“農村廣闊天地大有作為”,如今,他仍希望80后90后信奉這點。
“誰不想生活輕松豐富些,你說讓李登海研究下菜譜,沒事兒釣魚,打個牌,不可能啊,沒時間,他骨子里就牽掛著種子,恨不得24小時跟著種子長?!毕胪诰蛞幌吕畹呛7N地之外的生活,從他身邊的朋友那里得到這樣的答案。
當下,很多人在生活中需要摘下工作時的面具,而李登海不用,他一直是膠東男人那張臉,被太陽曬得有些黑的膚色。
就說剛過去的上半年,李登海的行程大致是這樣的:在海南過完春節(jié),去北京參加全國人大會議,又趕回海南,呆了將近4個月,回萊州兩三天又回海南,5月又回到萊州……
晚風起,李登海跟我描述著他心中最美的時刻,“每年的九月,這里一片大豐收的場景,就像抱孫子一樣開心?!?/FONT>
8小時工作制,對我來說不存在,太陽出來我就下地了,兩天的周末,更是不存在,太浪費了,干什么呢?”李登海說,“人生就那么些日子,天天忙都忙不過來,感覺時間不夠用的?!?/FONT>
他的這份堅持,讓兒子李旭華高中畢業(yè)就走進了玉米地,6月21日下午,李登海在開會,李旭華在實驗室忙活,忙活完他騎著電動車回家。“他老老實實的,能下地,踏踏實實搞研究,我很高興也很滿足,我孫子更好,一歲多就跟我下地?!睂O子李澤濤從小耳濡目染,一歲多犁地,兩歲多學著播種玉米。李登海的辦公桌上放著孫子的照片。
這就是李登海的工作和生活,像在深水區(qū),安穩(wěn),平靜,波瀾不驚。
晚上時近9:00,當我回到霓虹閃爍的市中心去填飽肚子的時候,李登海還在趕往他沒有忙活完的下一個試驗場。